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这是自提出后就被华夏各朝各代所接受的“公理”。
换句话说,祀与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本质或者说特征,是判断是否是中华文明正朔的主要指标。
祭天祭地从常识来说是最重要的祀,重要性应该至少不弱于其他祀加在一起。以琮璧祭天地是周礼所定的,而琮璧目前公认是良渚发明。因此,从祀的角度来说,良渚对中华文明有最大的贡献,是中华文明的正朔。
在周礼中,玉钺是军权的主要代表,而玉钺也是良渚最发达。因此,从戎的角度来说,良渚对中华文明也是有最大的贡献,是中华文明的正朔。
综上两点,几乎不可能存在另一个文化从祀与戎或者说国家的角度来说,对中华文明有更大的影响,也就是说最迟到周代良渚就已经被确立了正朔的地位,尽管周人很可能并不知道良渚文化。
严格来说,良渚文明肯定不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,也不是华夏文明后来的主体文明。
或许学术界还在争议,崧泽文化是否是华夏文明的起源,还是贾湖文化,又或者是红山文化,总之肯定不会是良渚文明。
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良渚文明承担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。
他们下承华夏早期的原始部落文明,下接“炎-黄”体系的华夏主体文明,是华夏文明发源的过程中,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!
而“祀与戎”在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体现,就在于祭坛。
陈翰接下来,便要去良渚文明的祭坛,一探究竟。